《落花生》教案
《落花生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: 1 、学习本课生字“辟、茅、榨、慕”联系上下文理解“居然”、“爱慕之心”等词语。 2、读句子,理解爸爸与“我”的对话的含义,学习花生不求虚名,默默奉献的品格。使学生懂得“人,要做有用的人,不要做只讲体面,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”的道理。《落花生》课堂笔记
1、作者与背景:这篇课文是许地山写的,他用“落华生”作笔名,文章讲的是小时候一家人在后院种花生、收花生的故事,特别记录了父亲关于花生品格的教导。
2、主要内容:一家人通过种花生、收花生、吃花生,引出对花生好处的讨论,妈妈准备收获节,父亲指出花生“虽然不好看,可是很有用”,他借花生告诉孩子们:人要做一个有用的人,而不是只讲表面风光的人。
3、花生的特点与象征:花生埋在地里,不像桃子、苹果高高挂在枝头炫耀;它朴实无华、不图虚名,却默默奉献果实,父亲借此教育孩子——做人要务实,要对别人有帮助,这才是真正的了不起。
4、写作手法与启示:课文用借物喻人的方法,通过花生讲做人的道理,它告诉我们:价值不在于外表多好看,而在于实际贡献,这也是作者笔名“落华生”的由来——提醒自己像花生一样踏实、有用。
相关问题解答
1、咱们先说说《落花生》这课主要讲了啥吧?
其实就是通过一家人种花生、收花生、吃花生时的对话,带出花生“虽然不好看但很有用”的特点,作者许地山借这个事儿比喻做人要踏实低调,不能光讲体面,要做有用的人——这点在最后父亲说的话里特别明显。
2、那这课的写作手法有啥特别的?
最突出的就是“借物喻人”,用花生来比喻朴实无华却有用的人,另外对话描写特别生动,比如父亲和孩子们的讨论,自然而然就把道理讲明白了,一点也不生硬。
3、老师上课一般会重点讲哪部分?
通常重点会放在“议花生”那段,尤其是父亲说的话:“人要做有用的人,不要做只讲体面,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。” 这儿往往要结合生活实际,让学生讨论什么是真正的“有用”。
4、学生容易混淆的点有哪些?
有的孩子会以为“花生藏在地下”是因为它害羞,其实重点是在强调它不张扬但实实在在有用的特质,还有容易把“借物喻人”和“借景抒情”搞混——得记住这里是通过物体(花生)来讲人的品质。
本文来自作者[六琪航]投稿,不代表彼岸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ctbia.cn/cshi/202509-40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彼岸号的签约作者“六琪航”
本文概览:《落花生》教案《落花生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: 1 、学习本课生字“辟、茅、榨、慕”联系上下文理解“居然”、“爱慕之心”等词语。 2、读句子,理解爸爸与“我”的对话的含义,学...
文章不错《《落花生》教案 《落花生》课堂笔记》内容很有帮助